來源: 日期:2016-11-28 13:38:30 點擊:
一只老虎,,一位少年,;一場探險,,一份成長,;一種信仰,,一種掙扎,。
與原書不同,電影不可能成為長時間,、一本正經(jīng)地對受眾直接灌輸哲學道理的說教者,,雖為直觀影像的呈現(xiàn),卻也只能隱晦地傳達原著深意,,讓觀眾心領(lǐng)神會,。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成電影,,其中之一的難度正在于此。而李安做到了,,也附加刺激了我們的想象,,進一步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算得上是“內(nèi)外兼修”,,而李安正是培養(yǎng)這樣一個孩子的偉大“母親”。
哲學始終與信仰相連,,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一直被我們誤解且多久不曾拜訪的遠房親戚。所以,,涉及哲學和信仰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雖然深刻卻不刻板,雖然隱晦實則平易,。而它所彰顯的人類智慧和力量,,似乎向我們表達了一種另類的信仰:凡能使人獲救于黑暗與孤獨,即可為信仰,;人類應(yīng)正視自身獸性,,并合理駕馭。這與派兒時的宗教信仰不謀而合,,他同時信仰三個宗教,,相信宗教相通。這種靈活也正能使他的信仰極富彈性,,在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自身超越。
名為“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象征什么,?是人的獸性,?是人的恐懼?不管它象征著什么,,它促使著派在孤獨的大海上活了下來,。如果是獸性,那支撐著派存活的,,是動物求生的本能,,它可能拋棄一切摻雜著神性的“信仰”,一切只“唯我所用”,,竭盡全力求生存,。如果它代表著“恐懼”、“對死亡的恐懼”,,那么生存的動力就是壓力的轉(zhuǎn)化,。派與老虎在船上一段時間的相伴是我們與恐懼一生相伴的縮影,。上帝總愛跟人類開各式各樣的玩笑,其中最大的便是給了人類終究會失去的命,,而對失敗,,對死亡的恐懼,總會給我們敲響警鐘,,帶著危機感,,航行在注定是孤獨的人生之海上,才能走得更遠,。
與給派帶來生存危機的孟加拉虎相比,,他們短暫棲息的“食人島”簡直是人間天堂。那里有數(shù)不盡的食用海藻充饑,,溫和的沼貍作伴,,難求的淡水解渴。但正如其書中所說,,“這些海藻在白天所展示的光明前景已經(jīng)被它們在夜晚的背叛所取代”,。食人海藻分泌的酸性物質(zhì)足以吞噬所有動物,甚至是人類,。想永遠沉溺在安逸與平靜中,,就會被侵蝕,就會迷失。按照終極悲觀主義來說,,生命永遠只能是夾雜恐懼而走向死亡的旅行,,我們應(yīng)該隨時準備上路??梢远虝盒蓓?,卻不能長期沉溺。
當遇到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派與理查德·帕克陷于絕望之中,,卻最為親近,實現(xiàn)了他與自身獸性的和解,,或是對恐懼的真正接納和正視,。回想海上旅行的千難萬險,,他無不是與老虎共同度過的,,雖然他仍然心存芥蒂,但已經(jīng)放棄了消滅它的想法,。尤其是當他面臨著同類的救命船在自己極力抓緊的指縫間溜走的時候,,回頭望向與他同在的孟加拉虎,悵然與溫暖同時涌上心頭:比絕望更可怕的是孤軍奮戰(zhàn),。
“事物應(yīng)當恰當?shù)亟Y(jié)束,,這在生活中很重要,。只有在這時你才能放手。否則你的心里就會裝滿應(yīng)該說卻從不曾說的話,,你的心就會因悔恨而沉重,。”當理查德·帕克與他分別時,,它沒有轉(zhuǎn)過頭望向派,,甚至沒有咆哮一聲,而是徑直跳進了樹林,。這一切意味著他們的告別沒有了儀式,,在派的心中留下了“未完成式”,產(chǎn)生了“契可尼效應(yīng)”,。這一點不僅免于落于俗套,還隱射了我們總是糾結(jié)的生活,,證明這真真正正是一場難以忘懷的相伴之旅,。畢竟,不論是這部電影,,還是小說,,不是關(guān)涉淺顯的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結(jié)果雖不圓滿,,卻有著令人唏噓的殘缺美,。
許多導(dǎo)演紛紛放棄了這部極具挑戰(zhàn)性的小說?!?D”,,或許對于許多優(yōu)秀導(dǎo)演來說不是難題;拿捏細膩的情感,,在他們之中或許也只是小菜一碟,。然而,對于既能駕馭宏大場面,,又能拿捏細膩情感的李安來說,,與派相似的經(jīng)歷和他內(nèi)斂外表下堪比猛虎的野心,使他的成功雖則歷盡千辛,,卻又是理所當然,。
李安是“理查德·帕克”,更是“派”,。他用理查德·帕克的野心下決心完成了電影,,用派的靈性真誠呈現(xiàn)了真正好小說、好電影的靈魂,。(責任編輯 王楠)